各种App为何热衷于放贷,互联网的尽头就是借贷吗
在 2021-09-30 21:40 发布
点外卖时,想领一张外卖券,发现完成借款才可领取;打车时,想领张优惠券,结果需要授信贷款;想在文档里码点字,不小心点进了借钱页面……
现在几乎打开手机上任意一个App,基本都能看到借款入口,当APP都想借钱给你,“原来宇宙的尽头是铁岭,互联网的尽头是借贷。”

“手机里的App,99%都可以借钱”
当这句话从越来越多的网友口中说出时,我们会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使用手机时总是被金融产品充斥了屏幕。
“将来,所有的商业巨头都是互联网公司,也都是金融公司。”雷军在2017小米年会曾如此预言。现在看,快预言成真了。中新网记者体验众多App发现,绝大部分App如今都提供了借款入口。
除了支付宝“借呗”、微信“微粒贷”、京东“京东金条”、度小满“有钱花”等较为熟悉的借贷产品,电商App中,苏宁有“任性贷”,国美有“国美易卡”,唯品会有“唯品花”。
生活类App中,美团有“美团借钱”;饿了么有“饿用金”;出行类App中,滴滴上线了金融服务,携程、去哪儿有“借去花”、“拿去花”,驴妈妈有“小驴白条”;内容类App中,今日头条有“放心借”,腾讯视频有“小鹅花钱”,芒果TV有“芒哩·好贷”。
就连八竿子打不着的工具类App也来凑热闹。如,美图秀秀出现“借钱”按钮,贝壳找房上线金融服务,WPS有“金山金融”,百度地图、百度网盘是“有钱花”。
不过,网络借贷的“紧箍咒”不断收紧。2020年7月以来,数个互联网贷款管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相关法规或出台,或已公开征求意见。行业也出现一些变化。如,“花呗”调整了年轻用户额度,微粒贷也下调了消费信贷授信额度。
在董希淼看来,针对消费金融,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行为监管,规范经营秩序,有助于防控各类金融风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亦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