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 Beach

文玩在当代年轻人中流行,都在东家APP


在 2021-09-30 23:09 发布

      上周买了两个大黄桃吃,吃完看着垃圾桶的两颗桃核,竟然情不自禁的捡起来处理一下,拿着玩……此话出自我一个年轻的95后朋友。

  当代年轻人,有的在大厂996,有的已经开始奶孩子,还有的在喝茶,盘核桃,听曲儿,逛花鸟市场……

  

  根据Mob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文玩电商行业洞察报告》,文玩电商用户的年龄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特征——75后仍是中流砥柱,但90后年轻群体加速崛起,35岁以下的消费者占比接近一半。

  文玩越来越流行,不再是中年人的专属乐趣,那么,年轻人在玩文玩的时候,到底在玩什么呢?

  1.

  90后东家守艺人沈思宇大学一毕业便继承奶奶的衣钵,成了一名紫砂匠人。在今年东家APP紫砂长拍中,他的原创作品《彩练》以3.5万元成交;今年紫砂周,他新出的《商痕》系列也广受好评。

  他认为,紫砂壶的传统和创新就像阴阳太极一样,相辅相成。入行前6年,他一直做经典器型打基础,后来很多想法从脑袋里冒出来,开始走上原创之路。

  “我想展现的并不只是紫砂的传统,而是中国的传统,通过紫砂材料这一介质去表达出来。”沈思宇说,东家APP是他所看到做传统手艺门类里最专业的平台,有很多精准客户,具备很高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东家直播让他的原创作品有了更多被看见的机会。

  他很不喜欢别人说起创新总像是对传统的反叛,“我的作品有些虽看上去不同于传统器型,但是在制法上,肩、腹、足的呼应上,壶把、壶嘴的线条平衡上,都没有脱离传统技法和标准。”

  他也抵触“创新”这个简单粗暴的标签,“与其说创新,不如说发现,因为很多种美,很多材料、线条和形状的表达方式,在很早以前就存在了,只不过我发现了它,并把它运用到一把紫砂壶上。”

  他曾做过一把盖子很大、身型偏扁的壶,简洁利落,投放和更换茶叶极其方便;还有一把在壶身做出挺拔的折角,壶嘴粗犷、壶把硬朗,整个壶有种不拘一格的野气,又带着紫砂特有的温润天真。沈思宇说,那是他从青铜器和非洲陶罐上得到的灵感。

  2.

  90后东家守艺人窦心禹是一名海归,机缘巧合之下接触紫砂,并将爱好变为职业。如今,他与妻子妙音(“豆苗”组合)合作创作,一个制壶一个陶刻。

  

  今年东家春拍和紫砂周,夫妇俩合作作品《紫煌》系列拍出2万元。他认为,传统与创新器型并无明确界限。他自己一边跟着师父学传统壶型技艺,一边开始自己的手捏壶创作,有时半夜有了灵感也会跳下床记下,再通过捏塑来表达。一开始很失败,捏的壶根本没法用,后来不断尝试,竟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

  “传统紫砂壶和手捏壶是两种不同的感觉。传统紫砂小品很有韵味,像艺术品一般,而手捏器如同最初的供春壶一般更古朴,更贴近生活。”这对夫妇不追求数量,一定要做出自己喜欢的作品。“东家APP是一个非常适合我们一心做作品的匠人的平台,我们与东家荣损与共。”

  3.

  须得有扎实的传统功底,否则就没有文化底蕴,经不起推敲。她喜欢在传统的东西上做“微创新”,比如玲珑,只是在传统文旦壶上做了一点调整,整只壶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更可爱灵动。

  

  2018年她偶然入驻东家,没想到自己的作品在平台上获得了很多认可,“东家平台给了我更多可能性。东家是我目前唯一在运营的线上平台,占总销售的近一半,非常感谢东家平台对手艺人的扶持。”

  4.

  郑干是东家平台一名专业紫砂主播,2018年宜砂堂入驻做了东家第一个直播间。他没有家传渊源,也没有学习制作紫砂的背景,入行的第一动力便是爱好。他在宜兴生活了近10年,耳濡目染都是匠人的技法、工艺,于是以主播身份推荐不同老师的作品给壶友,并结识了很多可以交心的壶友。

  作为职业主播,他感受过很多平台,只有在东家才能让他把一把好的紫砂作品讲透,而且有壶友耐心倾听,不用吆喝和走量。

  

     “东家是一个容我的平台,而我借助东家的力量和影响力,为喜爱紫砂的壶友推荐自己用心选取的作品,最后成交的那种欣喜感特别好。”在商业化浓厚、打价格战的紫砂行业,很多艰难行走的匠人也在东家有了一席之地。

  “在这里,有人不是看价格,不是图捡漏,而是真正欣赏并愿意花适合的价钱去购买他们的作品。这些高素质壶友,正是东家的平台属性和文化熏陶出来的。”他说,东家用户更倾向于壶本身,大部分用户对头衔、职称方面并不太在意,特别是年轻用户。

  “一把壶的选料、做工、形体好,用户下单欲望就很强烈了。”本次紫砂周,他参加了一场拍卖,年轻用户下单很踊跃。

  所谓文玩,玩的是对文化的认同和欣赏,玩的是对非遗的创新和传承,玩的是一个审美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充电的过程,玩物有志,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