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APP有多离谱?19岁离婚女博士?
在 2021-09-30 23:32 发布
交友、婚恋,似乎是人生绕不开的功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近年来,这类 APP 越来越多,作为第三方,他们是单身男女信息的匹配者。
但有交友、婚恋需求的单身者,有因此感到便捷吗?
带着疑问,本观察员分别以男生、女生身份亲自体验了六款婚恋交友 APP,并在这些软件里,遇到了环球小姐,十九岁的离婚女博士,还喜提一位开挖掘机的灵魂伴侣。
明明在国内已发展了近 20 年,但平台仍存在诸多虚假信息的用户。并且,围绕线上婚恋展开的骗局种类也越来越多。
不禁让人感慨,这个行业怎么了?
婚恋 " 三巨头 ":
从 " 成人之美 " 到日渐衰落
线上婚恋行业目前可以分成 " 严肃向 "、" 非严肃向 " 两类,前者以世纪佳缘、百合网、珍爱网为代表,后者则是soul、陌陌、探探等。
行业发展的最初,可以追溯到龚海燕和她从自身需求出发而创立的交友网站。
这个网站就是世纪佳缘,由复旦大学的龚海燕在研二时创立。世纪佳缘的建立,开了国内严肃交友相亲网站的先河。并且在那个把大龄女性称为 " 剩女 " 的年代,世纪佳缘的成立颇具先锋的意义。
在一年半后,百合网也在北京成立,它的创始人来自清华大学。模仿了美国的 eHarmony 网站的性格测试,率先推出 " 心灵匹配 " 服务。
他们找到北大、中科院等机构的心理学教授,花重金独家定制了一套测试题。你想找对象,就得先做题。最终,靠做题来降低用户间的信息不对称,再通过算法,来推荐对象。
不得不说,这心灵匹配很奏效,很快百合网就有了六百万用户。
同一年,中国交友中心改名珍爱网,它和世纪佳缘、百合网构成了婚恋网站的三巨头。珍爱网首创了 " 网络征选 + 电话红娘 " 模式,它在大城市开设直营店,营收主要来自店里一对一红娘业务。
这也导致它本质上只把互联网当作流量入口,真正的交友服务还是引流到线下完成。
在线上婚恋行业发展的早期,这类严肃交友的网站也帮不少单身男女解决了个人问题。并通过赞助非诚勿扰、百里挑一等相亲节目,进一步被大家熟知。在婚恋观念还不够包容的年代,的的确确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在繁荣背后,严肃向的婚恋网站面临很多问题,这也直接导致它们逐渐衰落,并滋生无数骗局。
首先,资本市场并不看好它们的商业模式。因为帮人找对象这事儿,结果不可控制。哪怕为用户每天推荐 1000 位高质量异性,也不能保证一段爱情一定开始。感情还得讲究缘分,无法标准化的服务,让网站不容易融资。
其次,在互联网古早年代,并没有 " 流量为王 " 的概念。三巨头也没意识到,流量才是最重要的变现方式。它们错误的把付费对象定位在用户身上,造成天然的阿喀琉斯之踵。换句话说,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后脚跟。
由于婚恋行业复购率极低,有人二婚、三婚,这并不稀奇。但四婚、五婚肯定是极少数群体。所以在此基础上,如果平台赚钱要打用户的主意,就引发一个更大的问题。
那就是,如果平台给你推荐优质异性,你找到对象,平台就流失了一位付费用户。可如果大家都从某平台找不到对象,平台口碑会变差,又将流失更多用户。
所以错误的模式导致严肃向网站很难破局。
看似聪明的做法是,暗中提升大家找对象的难度,并尽可能公开营销相亲成功的案例。它们想出付费会员的盈利方式,但却是阻断男女用户的交流,来刺激会员充值。
骗局横行:谁在扮演
19 岁离异女博士、港台金融男?
为了让数据更翔实,本观察员也体验了这些严肃向 APP。
以世纪佳缘为例,我用男生身份注册了账号,在使用十分钟后收到五条女生发来的加密信息。

如果想要查看,有三种方式。
第一,可以一毛钱单独解锁一位异性,但这是限时服务。第二,花 259 充 6 个月会员,能免费阅读消息。第三,349 充一年,可以看、发消息,以及在线相亲。

先不说这个定价是否合理,就只说推荐的五位女性,我们能看到她们年龄、婚姻状态以及学历。其中第一位,19 岁,本科毕业,离异。

第三位,19 岁,博士毕业,离异。

大家感受一下,这个离谱程度。《婚姻法》明文规定,女性二十周岁才是初婚年龄。而这位十九岁,就离了婚,这样的信息如何通过平台的审核,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而继续浏览平台的女生信息,还发现了昔日环球小姐的选手,也来这相亲。

为什么要放松审核,也许是拉新成本过高导致。
前面也说过,资本不看好这个模式,所以平台无法烧钱获取新用户,在增长的数据上自然不会好看。而不够亮眼的数据,又会加剧融资难题。最终,平台仿佛陷入了怪圈,只能放松审核。
但这种做法又使大量没奔着结婚去的人士,涌入平台。最终,不仅提高了用户的筛选成本,也助长了相亲杀猪盘的横行。
其中很典型的一类,就是" 港台金融男骗局 "。这类骗局不仅收割于无形,还严重伤害受骗者的感情。
那么,这类骗局是如何设计的?
这类骗子,往往背后有团伙和成熟的话术。他们会给自己打造一个阳光、爱笑,身世凄惨但努力拼搏的人设,家住港台,从事金融行业,并配上 5-6 分长相的网图。骗子瞄准的是家住内地、大龄并迫切想结婚的单身女性。
这类女性往往有一个特点,她们有一定储蓄,愿意付出,甚至是用金钱支持对方的事业。在感情培养成熟后,骗子伪装事业进展不顺的假象,让心生同情的女方主动打钱给自己。等钱一到手,骗子就会开始玩失踪,对穷追不舍的女生,甚至会 pua 对方。
这样被骗的故事在相亲网站比比皆是,在网络上,也有不少受害者发声。就连平台动辄几万块的 VIP 服务,也无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曾经轰动一时的翟欣欣骗婚逼死老公苏享茂,也足以证明平台审核的宽松程度。
所以看似热闹的严肃向相亲网站,其实很可能人为打造了这番光景。看似漂亮的数据背后,是受骗者对伴侣的期待破灭和被套路的感情。
而短周期内,纵向挖掘单一用户的消费能力,还导致了在相亲网站上,感情和金钱更紧密联系在一起。
更直接的诉求:
附近的人、颜值、灵魂
介绍完 " 严肃向 " 相亲网站,那么" 非严肃向 " 的陌陌、探探、soul 为代表交友 APP 有哪些改进?
又衍生出了什么新生态?
这三个平台,在陌生人交友方面,有不同的第一要义。在陌陌是附近的人,探探是颜值,soul 则是 " 灵魂 "。
其中陌陌,它是成立最早的 APP。陌陌走红于 " 附近的人 ",也被困于 " 附近的人 "。平台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男性占比高达 77%。
而陌生人社交平台其实是" 得女性者得天下 ",高质量的女性用户会吸引男用户注册软件,并且女用户的 "419" 属性明显低于男用户。
所以陌陌为了去 " 约 p 化 " 和突破用户增长瓶颈,不仅在 2018 年收购了男女更均衡的探探,还在上个月,将 " 陌陌科技 " 更名为 "hello",以摆脱用户心中 " 约 p 神器 " 的印象。
而 2014 年上线的探探,从数据上看,男女比例更均衡。它模仿了国外陌生人社交应用 Tinder 的" 左滑不喜欢,右滑喜欢 " 模式。并且,一男一女只有当两个人同时右滑了对方照片,彼此才能交流。
还记得世纪佳缘吗?在世纪佳缘聊天和看照片都需要付费,直接阻断了用户交流的第一步。就连新兴 APP soul,想要查看照片也要点进对方的动态。

而用户,本身是抱着交友、恋爱,甚至结婚的目的来使用这类 APP,此时外表就是 " 喜欢 " 的重要评判标准。所以" 左滑右滑 " 的简单设计,为用户节省了时间成本。
探探把颜值作为第一要义,而soul 恰恰与之相反,主打的是 " 灵魂社交 "。想通过做题,给用户贴标签,用算法匹配 " 灵魂伴侣 "。这一点,与前面提到的 " 找对象先做题 " 的百合网有些类似。
当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本观察员也亲自体验了 soul 这款 APP。
开始抱着很高的预期,于是我花了五分钟,做了 32 道题,进行灵魂测试,想看看最终匹配什么样的灵魂伴侣。

结果系统推荐了一位开挖掘机的大哥,并且显示匹配程度高达 95。
在浏览完挖掘机大哥一年的动态后,我又查看了平台为我灵魂匹配的几位对象,并对平台推荐机制感到费解。

当然,为了避免样本过于单一。我们也随机调研了其他几位 soul 的用户,从他们的评论来看,靠 " 灵魂 " 来匹配用户,并没有提升对匹配结果的满意度。
而为了解决陌生人社交,两个人尬聊的问题,soul 也推出狼人杀等游戏来 " 破冰 "。

但这里核心的问题是,当游戏散场,玩游戏的男女能否被引导到社交的场景。不过,有新的尝试总归是好的。
新型婚恋观:
佛系、开放、包容
总体来说,pc 时代婚恋三巨头逐渐走向衰落,非严肃向 app 崛起,并衍生出不少新生态。这样一起一落,可能是必然的结果。
因为除了自身原因,这些年,我们的年轻人,甚至整个社会的婚恋观念也在不断进步。它变得更包容、自由,一改往日的严肃。
我们不再要求年轻人,每次恋爱都以结婚为归宿;不再用带有歧视的 " 大龄剩女 "," 圣斗士 " 来称呼女性;婚姻,乃至生育,都变成一种更私人的选择。
我们乐于看到这样的进步,它给予个体更多的尊重,也卸下了刻板的枷锁。我国目前的确有大量的单身男女,在工作之余,他们很难认识新的异性朋友。所以,交友的客观需求是天然存在的。
如果有一天,相亲交友 APP 能改进到不再被人贴上 " 约 p"、" 撩妹 " 的标签,我们不再用歧视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平台上的用户,可能他们才会在追求幸福的路上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