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系App暂停更新,互联网监管登上新台阶
在 2021-12-06 21:02 发布
据央视新闻11月24日报道,工信部对腾讯公司采取过渡性的行政指导措施,要求对于即将发布的新应用以及既有应用的更新版本,需经工信部组织技术检测合格后方可正常上架。
也就是说,此后一段时间内,腾讯每新上架一款新App、或对既有App的版本更新,较会比以往而言会多耗时7天。
消息一经公布,腾讯也第一时间回应称,“正持续升级App对用户权益保护的各项措施、配合进行正常的合规检测”。
App现有版本的正常使用在此期间没有受到影响。经测试,截至目前腾讯旗下应用能在各应用商店正常下载安装,并未出现下架或其他影响使用的变动。
腾讯敲响行业警钟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并非针对腾讯做出的单独行动。
公开消息显示,工信部自2020年1月起共对62余万款应用完成了检测工作,截止至今年年初,已责令2234款违规应用进行整改,公开通报683款、下架169款。
据统计,今年开展的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里,腾讯旗下9款App存违规行为、前后共4次被通报,达到了“违反4次即触发相应监管”要求。微信电话本就因为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被多次通告,最终于10月22日从各应用商店下架停止服务。
本次腾讯的“翻车”,事实上为更多企业敲响了警钟。随着智能手机全民普及,属于所有人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行业却一度出现过种种个人信息乱象,用户的个人信息很少获得妥善处置,被泄露、盗用的情况屡禁不止。
在今年11月1日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针对互联网及相关行业获取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做出了明确规范,因此相关企业有义务在法规要求范围内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建设。更多企业将受到相应审查,长期化的处置方式也获将随之出现。
从股价表现来看,市场迅速消化了上述消息,虽有短暂波动,但并未对股价造成根本性影响。在11月24日消息公布当天,腾讯控股尾盘一度下探后迅速回调,收跌1.87%;次日公司股价即恢复上涨。
近日,腾讯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公布,数据显示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3.5%至1423.7亿元,归母净利润(IFRS)录得395亿元同比增长2.5%。三大业务板块中,增值服务同比增7.7%至752亿元,网络广告业务同比增5.4%至225亿元,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同比增长30.3%至433亿元。
而综合近期机构对于腾讯的市场反应,不乏机构坚持对腾讯总体业绩的看好。花旗、兴业、东方证券等中外机构对其维持“买入”评级,东兴证券11月18日对其维持“强烈推荐”的评级。
个人信息保护将上新台阶
互联网产品正面临比以往更严格的监管政策。
国家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从去年年底开始明显加强,从反垄断、互联互通,到侵犯用户隐私、违规收集用户数据等多个方面进行行业规范。
显然,在政策监管下,互联网产品需要在功能设置上比以往采取更审慎的态度。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生效,据统计,腾讯、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公司陆续采取了行动。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了个人在信息处理活动中的知情权、决定权、限制权、拒绝权、查阅、复制权、可携权、更正、补充权、删除权。其梳理发现,苹果、微信、QQ、支付宝等产品陆续调整了政策,苹果称将把儿童的个人数据作为敏感个人数据,提供已故家庭成员账号的访问请求;微信增加了个人信息浏览和导出机制,设置了系统权限和授权管理入口以及个性化自主控制途径。
从本次腾讯被罚的事件中也不难看出:互联网平台和产品的合规性愈发凸显,随着监管和法律的不断完善,伴随着巡查、用户、媒体等更加广泛的监督,企业在合规性方面的改革需要更加严肃合理。此外,产品的技术审核与检测势在必行。
那么,检测通过的App是否相当于拿到了“官方认证”,从此免检呢?
上海一位律师提到:“检测通过,只是证明App这一次是合格的,并不代表之后的更新能一直合规和符合个保法要求,未来,监管部门会对互联网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力度上一个新台阶。”换句话说,即使企业本次通过了检测,也不意味着企业就拿到了免检“绿卡”。
由于任何App都会定期更新,由此带来部分功能及获取用户权限信息的变动。因此检测通过的意义,可能只是针对于特定时间、特定版本而言。同理,任何一家企业的审核义务不能随着检验通过得以免除。
也许,对于现在的互联网大厂而言,比起如何快速增长,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顺应监管的前提下,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