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 Beach

手机APP“轻松借钱”背后风险防不胜防


在 2022-01-11 09:45 发布

近段时间,手机用户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手机APP具备了借贷功能,甚至一些和其主要业务八竿子打不着的APP,比如拍照、办公软件、网约车等等,都纷纷上线了借贷功能。而且,几乎所有可以借钱的APP,都在标榜自己利息低、放款快、额度高,恨不得所有人都去找他们借钱。




“轻松借钱”背后暗藏多重风险。首先,部分APP中的借贷功能以低息为噱头吸引用户,但实际上却埋着高息的“深坑”,其综合年化利率水平高得吓人。其次,一些APP平台采用诱导的方式推广借贷功能,一些风险意识不足、消费自控力较差的群体就存在过度借贷的可能,由此给一些承贷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酿成种种悲剧。此外,借贷功能还极易侵害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国家网信办在今年5月的一次通报中指出,84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其中半数以上APP都具备金融功能,这些APP存在非法获取、超范围收集、过度索权等侵害个人信息的问题。


这些具备借贷功能的手机APP,通过各种各样无所不用其极的诱导方式推广自己的借贷业务,势必会导致一些风险意识差,对金融借贷了解不够,同时消费自控能力差的群体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最后要么是在各个APP之间拆东墙补西墙,疲于应付,要么因为欠款太多无法按时偿还,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每天总是被各种讨债电话所困扰不说,还会影响个人征信,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大麻烦。




手机APP的借款乱象,不能再继续乱下去了。政府监管部门应持续加强对手机APP开设借贷功能现象的监管,尤其是对于当前“什么APP都可以放贷”的局面,要有更精准的规范和约束,不能什么APP都可以“轻松借钱”。比如在平台的借贷资质、用户申请门槛、推广方式等方面,都应有更明确和严格的标准,以实现APP借贷业务有序、有度发展。


借贷有风险,花钱需谨慎。作为广大金融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群体,不仅要有意识地多学习掌握一些金融消费知识,树立理性消费观念;还应看清信贷产品的相关条款,谨慎透露个人信息,避免被所谓的“轻松借钱”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