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 Beach

有些App为偷窥你的隐私可能有这个操作!应用商店要负责吗


在 2021-12-10 07:47 发布

在不知不觉中,手机APP到底窃取了我们多少信息,大家真的知道吗?近日,有网友发现自己手机上安装的很多APP存在频繁自启动、访问、读取手机信息的现象,在进行投诉后,APP运营商也并未给出明确答复。针对这一问题,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不少政策规范,对APP搜集用户信息进行了明确规定。


工信部App侵害用户权益行为专项整治工作开始于2019年10月底。同年12月,工信部公布了首批41款侵害用户权益App名单,其中不乏QQ、新浪体育、小米金融等知名App。最初工信部重点整治的App问题包括私自收集个人信息、私自共享给第三方、账号注销难、不给权限不让用等。




2021年以来,工信部已通报了三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总计319款,其中第一批157款,第二批26款,第三批136款。在3月12日通报的2021年第三批136款侵害用户权益App中,不乏腾讯手机管家、讯飞配音、携程租车、猎豹清理大师等知名互联网公司的产品。


中新经纬记者注意到,2021年被通报的App所涉问题包括App频繁自启动和关联启动、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违规使用和收集个人信息,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等,这与专项整治工作最初关注的App问题有所变化。




对于通报App所涉侵犯用户权益的问题,尤其是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强制索取权限等,有网友表示:这些问题App为什么能顺利上架应用商店呢?应用商店审查不出来吗?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在历次通报中会注明侵害用户权益App的来源。比如在3月12日的通报中,来自腾讯应用宝的萌龙大乱斗、收钱吧等App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上榜;来自OPPO应用商店的P图大神、来电万能宝等App因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上榜;来自小米应用商店的悦跑圈、爱豆等App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等上榜。


事实上,各大手机应用商店都有自己的审核标准。例如《华为应用市场审核指南》隐私政策显示,应用访问、收集、使用或披露任何个人数据,需经用户的同意或遵守其他适用的法律法规;应用收集和使用个人数据须遵守数据最小化原则;应用申请和使用权限须遵守权限最小化原则等。


但在实践中,应用商店未必能将审核标准落到实处。某互联网大厂一位不愿具名的安全工程师向中新经纬记者透露,目前应用商店的审查确实比较粗糙,主要原因是相关隐私标准一直在变,导致应用市场也拿不准,“有时候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上架了”。


上述安全工程师透露,开发者还可以通过某些技术操作,使App绕过应用市场的审核。“一些App在上架应用市场的时候,获取隐私的按钮是关闭的,但用户下载到手机后就自动打开了。不过这是少数行为。”